疫情初期,除了必需及緊急的社會服務之外,不少社會服務需要暫停,而保障服務使用者及同工的健康。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 (長者照顧- 家居及社區照顧) 唐彩瑩說:「於三月左右,很多護老者打電話來求救,他們說(認知障礙症)長者在家中困住,沒有外出,訓練及刺激。脾氣開始變差,他們的功能亦有所退化。」因此,隨著疫情發展漸趨穩定,社福機構便嘗試善用科技,例如:視像的一對一及小組訓練,逐漸重啟服務支援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同時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缺訓練 認知障礙症長者退化 護老者照顧壓力大
在農曆年假後,社福機構收到社會福利署的指引,不同服務有著不同安排,例如:日間長者中心停止服務;家居照顧及送飯服務仍會維持正常服務。唐姑娘指,當時只覺得長者日間訓練中心只會停一小會,沒有想過暫停服務那麼久。到了三月,很多護老者打電話來求救,他們說長者在家中困住,沒有外出,訓練及刺激,脾氣開始變差,經常發脾氣,與家人衝突多了。他們的功能亦有所退化,例如:過往參與訓練時可以自行如廁的長者,在近期不懂自行如廁,家人需要為長者穿尿褲;有些過往可以自行進食的,後來比較呆滯,不懂自行進食。
機構逐漸重啟服務
因應長者及照顧者個別不同的情況,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嘗試重開部份名額的服務,在維持必要的社交距離下,中心安排部份學員返回中心進行訓練,與及做足防疫措施,而有些服務使用者不想到中心的話,機構亦會提供上門及網上一對一的訓練,解決了部份問題。
之於小組互動訓練,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構會於網上進行,可提供有限度的聯繫,機構初初開始做網上小組的時候,長者都十分開心,因為他們很久沒有見面姑娘及朋友,長者在螢光幕上見到同工及朋友時都十分興奮。
唐姑娘表示,在提供網上訓練時,機構亦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例如:機構需要為部分欠缺電腦的長者提供設備及上網卡,及在第一次使用上網軟件前,需要上門為照顧者進行軟件教學,最後可以讓「視像訓練」順利進行。
長者得到中心支援後,照顧者的壓力得以紓緩。照顧者與唐姑娘說,因為至少長者有一些時間是開開心心在做訓練,長者不用將全部注意力放在照顧者身上,減少與照顧者爭吵。而長者多了接觸其他人及刺激,情緒有所改善,減少發脾氣,認知功能亦有所改善,他們懂得再次辨認其他人,懂得與其他人打招呼,不用整天在家發呆及看電視。
總結而言,唐姑娘覺得將來有一些情況有所限制下,可以繼續用視像訓練的方法,例如:長者出院後不方便到中心訓練;不舒服不方便外出;家人不方便帶長者到中心等,都可以進行網上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