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85_P5-6

要讓照護食得以落地,首先要讓不同界別親身體驗,包括認識《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及對吞嚥困難患者及服務使用者帶來的改善。香港港安醫院 – 司徒拔道組成跨專業團隊,包括:各專科醫生、護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廚師、營養師助理及資訊科技員等,成功於醫院各部門落實措施。

 

呼吸系統及癌症病人均有機會遇上吞嚥困難

呼吸系統及部分癌症病人都有機會面對「落錯格」狀況。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曾華德醫學博士:「呼吸系統及腸胃差不多是連在一起,在結構上氣管與食道連繫貼緊胸、腹部,但凡出現呼吸系統問題的病人,咳嗽痰多,繼而影響吞嚥問題,出現『落錯格』。」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說:「例如頭頸癌、曾接受手術、電療或化療、腦轉移(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或是晚期癌症患者,沒有力量或不能自我進食的病人,這些都是高風險的病人,很大機會出現吞嚥困難,導致吸入性肺炎,縮短壽命。」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全球公認的食物質地及液體濃稠度定義,框架將食物及飲品分爲8個等級。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曾華德醫學博士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曾華德醫學博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饒家棟醫學博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饒家棟醫學博士

IDDSI有助醫護界提供跨團隊適切支援

IDDSI的出現,正好讓醫護人員、言語治療師、營養師、廚師、照顧者及被照顧者有共同語言,更容易選擇合適質地的食物。尤其在病情進步或惡化的情況下,可以因應需要上下調節進食等級。

言語治療師黎頌謙指:「推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重要性,關乎到醫院服務質素、風險管理、病人生活質素及健康,甚至醫院資源的運用,對病人整體留院時間及開支等有著重大的影響。」

護士長沈怡馨指出,照顧者家人認為就此更容易選擇合適質地食物照顧出院病人,以口服方式,令家人安全地享受食物。

行政總廚鄧銘堅表示,以往他們需要與營養師安排病人試食,調整食物稀稠幼滑度。但現時經營養師指示,廚師便可以按《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處理合乎標準的照護食,安排一步到位。

註冊營養師李天慧提及,部分病人只可以每餐進食50毫升或100毫升,《飲食標準》確保醫護團隊以「有限食物份量提供病人足夠營養和卡路里,繼而令傷口加快癒合。」

醫院病人餐類指引—飲品類別應用解說

醫院病人餐指引 QR code
醫院病人餐指引

照護食對病人健康非常重要,本地公立醫院餐類指引中「飲品類別」採用《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分類。社聯照護食工作小組亦整合市面常用凝固粉品牌,以IDDSI量匙建議,製作圖文並茂解說,方便各持份者閱讀。

 

 

社聯頻道:《醫院跨專業協作 助照護食「落地」》

下載電子版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