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臨終支援服務 推動生命教育

業界倡設「好生好死」安離平台

「毋忘愛」期望病人晚期時得到妥善得照顧、在臨終前可 以安詳離去,跟至親的家人、朋友可以好好道別。
「毋忘愛」期望病人晚期時得到妥善得照顧、在臨終前可 以安詳離去,跟至親的家人、朋友可以好好道別。

多數人須為生活忙盡一生,但不論富貴貧困,在離世時都值得有充裕的時間、平和安靜的環境去跟家人、朋友好好道別,回顧人生歷程,跟世界說再見,要好生亦要好死。特別是在病情晚期時得到妥善的照顧、在臨終前可以安詳離去,因此發展晚期照顧系統愈來愈重要。

香港亦逐漸有提供在家離世的支援服務或殯葬服務的社會企業,但要提高公眾對「安離在家」的認識,實現「好生好死」,在多方面仍要改善。非牟利機構「毋忘愛」提供在家離世服務,主席范寧醫生指要推廣安離在家,需要立法倡議、做好社區支援配套、及公眾教育來完善晚期照顧系統。

范醫生參與臨終服務超過十年,接觸無數的晚期個案,他指大部份晚期病人都需要經常進出醫院,家人亦需要返工返學,患者及家人負擔極大。
「好多臨終病人或晚期病人未必能夠得到一個專屬團隊跟進病況,病人及家人亦不懂掌握何時應入醫院或回家照顧,因而增加大家的精神負擔。」

如前文梁萬福醫生所言,范寧亦同樣指出礙於未有中央平台整合,令臨終支援服務零散,許多晚期患者往往不能安樂地走人生最後一段路 。

眾多個案適合在家寧養 應善用社區資源

范寧醫生指眾多晚期個案中,大部分的慢性疾病患者均適合在家寧養, 惟其家庭及照顧者不知如何安排及取得有關資訊。
范寧醫生指眾多晚期個案中,大部分的慢性疾病患者均適合在家寧養, 惟其家庭及照顧者不知如何安排及取得有關資訊。

范醫生指出,認知障礙症、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或血壓高等心血管疾病,末期腎衰竭或肝衰竭病人及某些末期癌症人士均適合在家寧養,另外根據毋忘愛社區服務經驗,病童也可以安然在家離世。

他稱,社區眾多的家庭醫生、或老人院的醫護、義工,對區內長者的病情都比較熟悉,如將來建立平台整合紓緩及臨終服務,便能善用社區資源,廣泛地接觸到社區的晚期個案。同時,他亦建議設立喪親家庭假期,讓家屬有充裕的時間處理家人身後事,好好梳理情緒,走出傷痛,回復正常生活。

立法及設半官方機構推動發展

由於現時「預設醫療指示」均以指引形式予醫護界遵從,對業界保障不足。要真正做到晚期照顧系統推而廣之,范寧認為立法有助推動:「預設醫療指示立法後,權責清晰,簽署者更能依據所需為自己訂立指示。但立法後如何獲得服務仍然是一個難題,我認為需要透過醫社合作模式去推動和配對服務,例如透過設立半官方機構、或地區康健中心,去營運以地區為本的服務平台,能夠更直接連結到社區的家庭醫生、亦藉平台配對在家臨終照顧服務、讓社工及其他醫護相關專業治療師能協助有需要家庭。」

建立臨終安寧學院 普及生死教育

此外,范醫生建議設立臨終安寧學院,為公眾提供生死教育:「例如平安三寶、器官捐贈、遺體捐贈、環保殯葬安排,讓晚期個案及其照顧者了解到將會面對的事。」學院亦可提供恆常臨終服務課程予醫護及社福同工,完善整個晚期照顧系統。

 

推動安離在家建議

1. 推動安離在家建議

a) 喪親家庭假期:處理身後事、梳理情緒

b) 優化處理身後事服務流程

c) 綜合中央儲存及管理身後事預囑平台 :如平安三寶、器官捐贈、遺體捐贈、環保殯儀殯葬安排

2. 整合及加強以地區為本的臨終服務、支援在家照顧以至離世、情緒支援等跨專業團隊及臨終服務義工組

3.  提供經濟及資源援助予低收入及弱勢家庭

4. 成立社區安寧服務資訊中心,為臨終人士及其家屬提供適時支援

5. 成立以教導市民大眾、照顧者及社福人士為對象之臨終安寧學院,推動生命教育、及臨終服務需要為主題之社區學院

6.  從教育政策及政府居家安老政策上推動社會改變

a) 將生死教育成為醫科、護理科、社工系及社會服務者的本科項目

b) 將生命教育及臨終服務融入醫護及社福同工持續進修的恆常課程

c) 提供誘因促進居處離世

資資料來源:范寧醫生

 

下載電子版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