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今年 4 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截至 2023 年 12 月,本港有 2,876名註冊牙醫。當中,提供公營牙科服務的衞生署牙醫職系人數只有 276 人,空缺率達 25.4%。
一般市民享用政府提供俗稱「街症」的免費緊急牙科服務,處理急性牙患、處方止痛藥物、治理口腔膿腫及剝牙,但不包括洗牙及補牙等範疇服務。
對基層巿民來說,公營牙科服務長期「排長龍」,即使牙科病患已影響日常生活,但因難以負擔私家牙醫收費,他們許多時間只能強忍痛楚及不便,拖延治療更可能令病情更快惡化。
坊間有非政府機構為弱勢社群提供非緊急牙科服務資助。其中,寰宇希望執行總監廖立恆指牙患問題源自「No pain」(患者認為牙不痛便不用看醫生)和「No money」(經濟上不能負擔)。
牙醫勞月晴認為,長者和基層缺乏護齒的認知,部分患者從沒洗牙,「甚至刷牙一日一次都冇,因為冇人話佢哋知,佢哋覺得牙壞咗,甩咗,牙鬆都係正常」。
就此,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何俊傑建議,港府可借鏡新加坡醫療資助政策,覆蓋不同社群的基本牙齒護理,大大提高牙科服務的可及性。以社康援助計劃(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 CHAS)為例,因應基層家庭人均月收入,保健援助卡持有者可於指定診所,使用相關津貼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