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家庭學院支援家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是並非所有家長都能如願以償,很多時候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小朋友會帶著不同程度的成長特色,有時候會影響學習進度、或者是社交能力。作為自閉症兒童家長,鋒媽經歷過一段低潮。 鋒媽說:「我有個小朋友,十二歲了,有輕度自閉症,現在就讀輕度特殊學校。一歲多的時候不甚說話,醫生就轉介進行評估。知道結果之後我就覺得當天回家的路天很暗,很映襯當時自己的心情。渾渾噩噩了一段時間,自己都不知道是怎樣,因為小朋友的情況是不懂說話,也有很大脾氣,會發脾氣,其實他發脾氣的同時自己也很煩躁。」 作為兒童教育及復康機構,協康會留意到這類小朋友的家長亦需要被重點關注及援助,並在中國銀行(香港)支持下,成立「SEN家庭學院」,目的是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庭,兩年間服務了兩萬多人次,提供很多親子及家庭的活動,照顧家長、兒童及青少年,照顧他們的在身、心、靈。過去疫情期間協康會也舉辦了很多網上親子活動,讓家長及小朋友可以在家裡進行一些遊戲或者能放鬆心靈的活動。 疫後復常,「SEN家庭學院」舉辦更多實體活動,將藝術引入家長的生活中,鼓勵他們不同的藝術創作。鋒媽參與了學院的活動,並且在過程中學會了禪繞畫以及和諧粉彩等等的作畫技巧,漸漸地成為了自己的藝術家,更慢慢地找到自己的生趣。 鋒媽說:「因為以前兒子小,我大部分時間會花所有精力在他身上,已經是忘了自己。但在他慢慢成長之後,見到這些活動,有種感覺就是我也要想想自己、我也要做回自己。從小到大都不覺得自己會畫畫,但是和諧粉彩與禪繞畫有一種很神奇的魔力,也不需要有甚麼基礎、學過甚麼、畫功要多高,只要肯動筆,你就可以畫到一幅讓人驚嘆的作品,原來自己也能做出這種效果。」 兩年間「SEN家庭學院」服務了兩萬多人次,透過這個計劃獲得身心支援,將來亦會發展更多類型服務希望令這些家長懂得照顧心靈需要,鋒媽從中學會照顧自己的心靈之外,更獲得意想不到的滿足感。她說:「我畫完畫也會讓小朋友看,他都會稱讚我,他會覺得媽媽很棒。自己開始變了喜歡逛文具店,看不同的畫具,買回來畫畫之後其實我丈夫也會欣賞我。」 協康會項目經理張偉姿鼓勵照顧者說:「父母這個角色其實是24小時無休的,但是我們也要找回自己,我這個角色,來滋潤自己的心靈。」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協康會「SEN家庭學院」 電話:2302 1068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 https://www.heephong.org/professional-training/sen-family-academy ...
退役列車變成「鐵路教室」 助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發揮長處
列車退役一定要送去堆填區?一班「鐵粉」(鐵道交通迷)學生想透過鐵路學習一定要去博物館? 在跨界別合作下,港鐵公司將退役列車及組件捐贈給予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協助中學建造「鐵路教室」,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校長沈立平說:「我們有不少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是『鐵粉』,其中一位很喜歡鐵路的學生是中度言語障礙的,但參與鐵路教室的活動後,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我們覺得是一件奇事。」 計劃讓港鐵公司達至可持續發展,同時協助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發揮長處,締造雙贏。 退役列車保・傳計劃 港鐵公司署理車務工程維修總管李劍雄說:「希望將環保回饋社會放在公司內的一個環節,正值公司資產更新,有很多珍貴回憶及價值的列車需要退役,我們有一個『退役列車保・傳計劃』,將列車及組件回饋社會,真正幫助到不同人士,讓列車不一定在博物館才可以看到。」 中學與港鐵合作一拍即合,沈校長說:「我們一些SEN的學生是『鐵粉』,十分鍾情於鐵路,原因是一些自閉症學生對重複性的工具十分著迷。有見及此,我們向港鐵提出這個意念,很快便得到回應,商議中原來港鐵亦有意去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但找不到門路,因此與我們一拍即合。」 跨界別合作「同行共創」鐵路教室 在鐵路教室中,港鐵以共創為中心,讓受助人士或機構懂得怎樣去使用組件,活出第二生命,在教室裡衍生共創的精神,而中學亦努力建造教室,給予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環境。李劍雄說:「在鐵路教室開幕那天,我見到同學們很雀躍很開心,他們有滔滔不絕的鐵路話題與我們分享,當中有很多『鐵粉』,他們對有興趣的話題,可以源源不絕講出他們的經歷。校長對我說這個鐵路教室令到他們的語言能力改善很大,因為這件事對他們有興趣,令他們可以表達到自己,我感到開心。」 沈校長說:「SEN學生的學習比較遜色,跑步不是快,社交不敏銳,但找到他們的長處及興趣,對他們學習會帶來好處。其中一位中六學生為例,校內的言語治療師評估他的言語障礙為中度,但參加鐵路活動教室之後,他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因為增加他喜歡的議題,參觀教室的對象亦多了,有幼稚園學生、小學生及長者,他會透過自己的解說讓更多人認識教室的用途及特色,之後的言語障礙評估為輕度,我們覺得是一件奇事。」 其中一位受惠中六生葉加沛說:「因為鐵路教室是用了東鐵綫烏蠅頭的零件捐贈回來,設計很像平時的列車車廂,在這個逼真車廂中進行學習時,會特別投入。」另一位中二生何嘉曜說:「在小息來鐵路教室和不同年級的同學談天,放鬆一下,可以幫我練習社交及說話能力。當長者來鐵路教室參觀,我就會說話速度慢一些,讓長者說話完結後,我們才開始說話,學懂尊重長輩。」 ...
訓練專注、社交、守紀律 專為SEN兒童而設的興趣班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適當的土壤,特殊教育需要( SEN) 孩子一樣可以不斷成長。在坊間的主流興趣班中,未必每一個都適合SEN兒童,協康會才藝學校項目經理梁敏儀說:「因為坊間的興趣班會有一些主流的小朋友,SEN小朋友有不同的特別需要,一些特別活躍、固執性的行為,主流班的導師未必有認知、融合去教導,有SEN家長被導師要求退出,因而感到無奈。」 因此,協康會策劃了「協康才藝學校 」計劃,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教育心理學家、治療師及社工,鼓勵兒童和青年發展體育和藝術才華,以促進五大發展項目,包括:運動、音樂、舞蹈、戲劇及視覺藝術,希望為他們提供選擇及發展潛能的機會。 參與了才藝學校網球班的SEN兒童家長思語媽媽說:「網球訓練班的好處不是教女兒正手或反手 (打網球),而是在教導紀律上的服從,我覺得這樣很好,因為我們的小朋友專注力未必去到很高的時候,學習這樣對他們在外界或平常的生活很有幫助。因為SEN兒童知道需要守紀律才可以繼續參與,如果有紀律問題需要再教育,變相少了玩樂時間,他們知道要守紀律之餘,會認真去對待這件事。」 才藝學校的網球班與香港網球總會合作,協康會在開班前會為教練提供培訓,讓他們了解SEN兒童的需要及特徵。香港網球總會教練Katty說:「因為有SEN小朋友存在,如果用傳統的標準去教育他們,他們很難掌握,因此更加需要增加針對他們的訓練班及興趣小組。在班中首先是(訓練)專注能力,每堂都會提醒他們專注五部曲,不論在圖畫或教練說話上的提示都會明白,其次就是自我表達,他們的協調能力改善很大,他們的人際關係有很大改善,在練習與他人相處比起初友善。」教練更表示了解每個小朋友的特質時,多了時候溝通,與學童建立關係後,他們會主動與教練說笑,令她喜出望外。 有適當的土壤,SEN孩子是可以不斷成長 「我們希望藉着這平台及機會,讓他們嘗試找到自己興趣,加以發掘潛能,培養長遠興趣,再之後甚至可以培養成為職業。亦有家長表達參與才藝計劃後,令到學生上堂專心了,有自信心,以及動力,去參與更多不同活動。」梁敏儀說。 協康才藝學校 https://www.heephong.org/supportive-learning-project/heep-hong-talent-school ...
適合「SEN」孩子的感知花園
或許你在街上遇過一些比較「與別不同」的小朋友,他們可能會四處亂跑、發出興奮的叫聲、手舞足蹈,有的則注視某些東西,有時會引來路人的奇異目光。 其實這些可能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小朋友,他們對外界的聲音、觸覺及視覺等感知需要特別敏感,當感知需要不被滿足,就會自我尋求「刺激」,亦是旁人眼中的「行為問題」。他們需要透過不同的訓練滿足感知需要,例如 :打鞦韆、玩水、捉摸不同質感的物品等,提升他們的感官能力,同時減少一些「行為問題」。 社福機構及特殊學校一直以來提供很多的感知訓練課程給予SEN學童,但提供訓練所佔的空間大及設備多,維修保養費用的確不少,而坊間有不少有心的義工及公司願意協助業界。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由匤智會張玉瓊晨輝學校與香港寶嘉建築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的「共融感知花園」計劃,公司運用在建築上的專業知識,免費為學校重新設計及開發校園的戸外活動空間,運用各種地盤棄置的環保材料翻新及加工完成的遊戲區,建立感知花園,例如 :種植四季不同生長形態的植物、提供嬉水設施及創意走廊,讓學生通過聲音、視覺、觸摸和對大自然的探索,提升他們的感官能力。 有句英文諺語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即是說 :「教養好一個孩子要一村人的努力」。SEN學童亦不例外,在跨界別協作下,運用建築公司專長,改善特殊學校學童的學習環境,為老師提供多個教育選擇,這計劃同時獲得社聯「商界展關懷」計劃的「傑出伙伴合作計劃獎」,正正是一個良好實踐例子。 文章刊於2019年5月2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SEN青年設計遊戲程式 (Chinese only)
「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他們或許在成長和生活上需要一些支援,但SEN青年同時亦擁有才華和天賦,只要適當誘導,善用資訊科技,也能大放異彩。 一家名為社企開發「與別不同」遊戲工作室(iCare Creator),透過職涯規劃的方式培育SEN青年,以專業遊戲公司的運作模式,就著每人不同的特質與才華,因材施教,個別地培訓他們擔任遊戲策劃、資料搜集、宣傳營運、美術設計及動畫製作等工作崗位,有技巧地讓他們理解分工合作及團隊精神的重要;進而於社會企業內提供工作實習崗位。 能夠發展職志,對SEN青年來說難能可貴。創辦人相信,只要提供合適的工作氛圍、切合他們真實需求的輔導式訓練、為他們而特別設計的智能工具,並且加上適當的團隊互動引導,SEN青年是極具潛力而且忠誠度極高的優秀人才,並非只有「基層勞動力」這一條沒有盼望的出路。 短短一年多,這群在iCare Creator培育下的SEN青年已製作超過400個德育益智家庭類App及互動功能遊戲,下載量逾350萬次,遍及世界各地176個國家。 這個項目亦成為今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獎」的得獎項目。 寫App,以至成功上架,有用戶下載,更有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用戶下載,每進一步都代表多一份的賞識,鼓勵SEN青年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走出與別不同的路。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 :http://icare.world/ (文章刊於2019年4月1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