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劏房住戶」 住屋選擇和服務需要調查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透過全港50間社會服務單位向低收入劏房戶(月入低於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75%)進行問卷調查,以探討他們的住屋選擇及服務需要。調查發現,受訪住戶的房屋開支負擔沉重,有近三成(28%)以一半或以上的月入繳交租金(即租收比50%或以上)。受訪住戶中,近四成(39%)曾經於過去三年內搬遷,大部分住戶面對愈搬愈貴、因搬遷而耗盡積蓄或感到情緒低落等現象,另有部分住屋環境轉差或需要借貸以應付搬遷開支,反映這些低收入住戶在劏房市場內面對不少限制,選擇空間極度有限,而且搬遷成本極高。 研究結果歡迎下載 ...
愈扶愈貧的迷思
扶貧委員會日前公布2018年本港貧窮狀況,計及政府政策介入(恆常現金)後,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02萬,較前年增加1.5萬,貧窮率則達14.9%,上升0.2個百分點。 本港貧窮率近年有上升趨勢,政府的扶貧政策被指愈扶愈貧,其實政策措施也非如此不濟,扶貧成效由2017年的5.4%,上升至2018年的5.5%,多了1.4萬人脫貧。不過,其力度卻無法扭轉結構性問題,尤其是目前長者佔整體人口比例高達16.9%,即使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也高達30.9%。人口高齡化對整體貧窮數字構成上升壓力,抵銷扶貧的成效。 要紓緩長者貧窮問題,必須檢視現時的綜援制度、高齡津貼制度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現時的退休制度,包括重新考慮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 香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放棄社會保險式的全民養老金制度,改而設立個人供款式的強積金制度,將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交由個人承擔,同時亦令政府無法使用更直接的方法維持長者的基本收入,如政府不作大刀闊斧的改革,長者貧窮問題將繼續惡化。 另一方面,在長者福利制度上,需要檢討照顧者津貼及社區照顧支援服務,全面支援有需要長者及其照顧者。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青年貧窮率在政策介入後仍有所增加,同時24-29歲青年貧窮人口,有近四成半均為在職,顯示扶貧措施未能協助弱勢青年。為預防青年貧窮及增加其上流機會,政府可把現時學生資助處各項支援大專以上課程的計劃(只資助全日制課程)擴展至兼讀制專上課程,從而協助在職年輕人。再者,可將現時在職家庭津貼的兒童津貼的申領資格,由15-21歲全日制學生,伸延至24歲。 此外,政府也應在扶貧政策上展示更大決心,參考海外社會,如英國、愛爾蘭等,設立未來五至十年的扶貧目標,並以此目標推動具體的扶貧策略及決定所需投入的資源,這樣整個社會,各個界別都有清晰的消貧目標,改善基層人士生活。 文章刊於2019年12月1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社聯回應2018貧窮數字
【新聞稿2019年12月13日】扶貧委員會今日公布2018年本港貧窮狀況,計及政府政策介入(恆常現金)後,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02萬,較前年增加1.5萬,貧窮率則達14.9%,上升0.2個百分點。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觀察到本港貧窮率近年有上升趨勢,雖然在政策介入後,扶貧成效由2017年的5.4%,上升至2018年的5.5%,多了1.4萬人脫貧,不過整體貧窮人口不跌反升,反映扶貧政策出現結構性問題及扶貧力度不足,未能讓整體貧窮人口下降。社聯亦留意到青年貧窮率在政策介入後仍有所增加,同時24-29歲青年貧窮人口,有近四成半均為在職,顯示扶貧措施未能協助弱勢青年。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說:「貧窮率持續維持上升,顯示政府未有展現足夠決心,多年來均拒絕訂定減貧目標。隨著本港經濟顯著向下,加上人口高齡化等結構性挑戰,如果政府再不展現更大決心,貧窮問題只能惡化下去。」 社聯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 預防青年貧窮 增加上流機會 現時學生資助處各項支援大專以上課程的計劃(不計算貸款項目),只資助全日制課程,未能協助在職年青成人。政府應把資助計劃擴展至兼讀制專上課程。 現時的綜援制度下,年青成人開始投入工作,會使整個家庭脫離綜援,但工作的不穏定性卻容易影響家庭收入。 建議對於有年青成人的領取綜援家庭,容許該年青成人於第一次投入職場時一段時期內(如半年或一年)豁免計算為家庭成員。 同時,現時修讀大專課程的年青成人不能領取綜援,影響他們參與課外的學習機會。政府應該容許修讀大專的青年綜援受助人可以繼續領取綜援。 現時在職家庭津貼只支援有15-21歲全日制學生,建議把相關支援伸延至24歲。 2. 完善退休保障及檢討長者整體福利制度 在人口高齡化下,政府應檢視現時的綜援制度、高齡津貼制度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現時的退休制度,包括重新考慮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再者,在長者福利制度上,需要檢討照顧者津貼及社區照顧支援服務,全面支援有需要長者及其照顧者。 3. 訂定扶貧目標 政府在扶貧政策上應展示更大決心,建議政府應參考海外社會,如英國、愛爾蘭等,設立未來五至十年的扶貧目標,並以此目標推動具體的扶貧策略及決定所需投入的資源。 傳媒查詢 社聯高級經理(企業傳訊)曾志康 Tel: 2864 2982 / Email: [email protected] 社聯主任(企業傳訊)楊德威 Tel: 6026 1416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長者貧窮問題仍然嚴重
香港共有116萬名長者,約有三份一長者生活於貧窮狀況。再者,全港超過22萬綜援個案中,年老個案佔整體個案的62.8%,長者貧窮問題仍然嚴重。 面對人口老化及長者貧窮化的挑戰,短期來說,可以考慮改革現時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容許長者獨立領取綜援,放寬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長遠而言應設立全民養老金制度,建立一可持續的體系,讓所有長者都可以得到基本的收入保障。 ...
社聯回應2017貧窮數字
【新聞稿2018年11月19日】政府今日公布2017年本港貧窮狀況,計及政府政策介入(恆常現金)後,貧窮人口較去年微增1.3萬至100.9萬人,貧窮率維持在14.7%的近年高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憂慮貧窮問題將會惡化,個別組群如綜援和兒童群組的狀況尤其值得關注。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說:「雖然去年基層勞工的工資有所上升,但2017年在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仍上升到138萬人,貧窮率為20.1%,這顯示許多基層巿民不能透過參與勞動巿場脫貧或受於惠經濟發展,一直處於貧窮狀況,政府政策介入成為改善生活的機會。然而,隨著本港經濟前景不甚樂觀,加上人口高齡化等結構性挑戰,如果政府不加強扶貧力度,貧窮問題將繼續惡化。」 按組群狀況分析,政策介入前後兒童貧窮率皆略高於2016年,其中有兒童住戶貧窮率較2016年增加0.5個百分點,主要來自較大型住戶,僅由一名成員工作養活全家,家庭負擔沉重。 綜援住戶貧窮率亦較2016年增加2.5個百分點,政府應研究如何改善綜援。健全成人的標準金額自1996年起一直未有檢討,已落後於基本生活需要,加上在各項補助金及特别津貼被削減,使他們生活捉襟見肘。綜援制度是貧窮人士最後的安全網,社會不應因少數濫用情況,讓大部份有真正需要的市民失去基本保障。 受惠於長者生活津貼的優化措施,長者貧窮率計及恆常現金政策後,較2016年下跌1.1個百分點,但依然高達30.5%。人口高齡化趨勢令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及住戶小型化,加上現時退休保障不足下,長者貧窮率難以大幅改善。 社聯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以照顧者為本位強化現有支援 有兒童的住戶的貧窮狀況惡化,主要是由於有照顧責任的照顧者,不能投入勞動市場或只能從事兼職或零散工。本會建議增加託兒服務釋放他們的勞動力,以及改善在職家津貼以支援這些家庭。 此外,他們當中不少除了照顧兒童外,更需要照顧家中長者,本會建議透過照顧者津貼制度減輕他們的負擔,並以照顧者為本位,全盤檢視及加強現有的各項支援服務,令有意投身經濟活動的照顧者可考慮選擇全職工作。 重置N無津貼及改善綜援制度 恢復非公屋非綜援住戶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減輕租住私樓的基層住戶的負擔。 綜援制度多年來只跟隨通帳增加,已落後於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建議重新檢視綜援標準金的水平,並重新於健全成人及兒童中,增加搬遷及按金津貼、眼鏡津貼、牙科治療津貼及長期補助金等補貼項目,並重訂計算租津的機制。 退休保障及長者綜援 在長者面對更嚴重的貧窮問題下,政府應停止把申領長者綜援的年齡收緊至60歲。長遠來說,政府應檢視現時的綜援制度、高齡津貼制度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現時的退休制度,包括重新考慮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 訂定扶貧目標 單以貧窮線量度貧窮人數,並未能有效顯示政府在扶貧政策上的長遠承擔,建議政府應參考海外社會,如英國、愛爾蘭等,設立未來五至十年的扶貧目標,並以此目標推動具體的扶貧策略及決定所需投入的資源 - 完 -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陳敏婷小姐 電話:2876 2469 電郵:[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