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巿人情味

筆者成長於香港經濟起步的年代,小時候社區關係密切,住的穿的吃的玩的都近在咫尺,街上多是小販擺墟,販賣著各式各樣的日用品,與其說是商戶與顧客的關係,其實更像近鄰。 到了今天,莫說小販,就是小店也不多見了。六,七十年代本港小販人數達到四萬人以上,現在只剩5,148名持牌固定攤檔小販和383名流動小販。其實,城巿發展與墟巿其實並非處於對立點,許多時候相輔相成,尤其在我們這個貧富極懸殊的社會,就更需要發展社區經濟。 過去幾年社福界和基層組織一直在不同地區試辦墟市活動,與不同持份者合作和交流,期間得到不少寶貴經驗。對於基層人士來說,墟市除了提供難得的社區經濟機會,檔主的手藝得到顧客賞識,更添一份滿足感和能力感,故墟市具有獨特的意義和社會效果。 不過,現代墟巿要辦得成功也有一些關鍵元素,例如選擇地點及需要突破一些法例關卡,以至要懂得巿務操作竅門。因此,我們向基層檔主及機構同工進行營墟培訓,了解墟市發展及相關政策(例如小販牌照申請及食物安全等)、墟市主辦者及攤檔經營者的角色、權利與責任,以及學習提升產品設計和街頭市場學等。 由今年9月至2020年1月全港各區會進行12個社區墟市,其中這個星期日(10月6日)將會在西貢海濱舉行,當日有乾貨、有機蔬菜、布藝、皮革手作、自家製天然美容品及貓狗用品等攤檔、街道遊戲及工作坊等。這次社區墟市與西貢小店合作,墟市顧客可獲區內小店優惠劵,為小區帶來社區經濟協同效應。 文章刊於2019年10月2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灣仔午間美食墟 推動社區經濟

 「午間墟市的食物幾有特色,例如有兒時食的咖哩魚蛋及薄餅,都幾好食,乾貨攤檔的飾物都幾好。當然期待再有墟市,得閒有街頭小食食下,我們打工仔可以轉下口味,不要成日食飯盒。」灣仔上班族Sandy說。 灣仔首個於工商業區的午間墟市於上星期四 (14/12)舉行,集合食物及手藝,有別於一般的假日墟及節日墟,這次墟市在平日的午飯時間舉行,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可以為附近上班朋友「抖抖氣」,而又能展現灣仔社區活力的空間。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業務總監黃健偉指,墟市在社區層面來說是有很大的需求,不論是檔主或是公眾,都可以受惠於墟市,社聯認為社區上有很多資源,透過墟市集合社區資源可以締造社區經濟,資源包括:閒置空間、歷史、文化,或是市民知識技能等。再加上墟市入場門檻相對低,市民很容易參與經濟活動。 今次灣仔午間美食墟得以順利舉行,有賴許多部門和機構的支持,其中包括灣仔區區議會。灣仔區區議會主席吳錦津表示,對任何有利社區的工作及受歡迎的事,灣仔區區議會都會支持。這個灣仔午間墟市他覺得新穎及特別,尤其是在灣仔這個石屎森林中,在午間給予市民,尤其是在這裡工作的人,.在這空間可以認識到地道食物及手工藝。 可以參與灣仔午間墟市檔主的大美感到十分開心,她覺得墟市可以發揮自己的煮食才能,與市民分享到自己食作的美食,同時作為基層市民的她,透過墟市賺取一些收入,可以在聖誕及做冬時請自己媽媽飲茶,共聚天倫。 主辦單位促請政府制定政策,推動各區持續舉辦有地區特色的墟市;其中,可以考慮採納「地區墟市試點計劃」,選出較固定的場地,同時統整申請及發展程序,再加上各區區議會的協助,相信必可增加各區墟市活動的持續性。 ...

非現金支援對扶貧的重要性

根據扶貧委員會的數字,香港每十個人大概有兩個活於貧窮線以下,以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減少逾37萬人。現金支援的確是重要的扶貧工具,但是否唯一方法? 社聯社會保障及就業總主任黃和平認為,讓基層在社區生活得充實、自主、自強,同樣十分重要。社區經濟是很好的介入手法,讓他們交流及運用彼此間的資源,以自己的能力提升生活質素,所產生的滿足感是其他扶貧方式無可取代。 舉辦墟市是推行社區經濟的最佳例子,讓街坊活用社區的閒置空間,同時讓區內顧客以較低廉的價錢購買產品,彼此同樣得益。可惜在民間積極推動的同時,卻遇上政府官僚架構的各種障礙。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