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巿人情味
筆者成長於香港經濟起步的年代,小時候社區關係密切,住的穿的吃的玩的都近在咫尺,街上多是小販擺墟,販賣著各式各樣的日用品,與其說是商戶與顧客的關係,其實更像近鄰。 到了今天,莫說小販,就是小店也不多見了。六,七十年代本港小販人數達到四萬人以上,現在只剩5,148名持牌固定攤檔小販和383名流動小販。其實,城巿發展與墟巿其實並非處於對立點,許多時候相輔相成,尤其在我們這個貧富極懸殊的社會,就更需要發展 ...
灣仔午間美食墟 推動社區經濟
「午間墟市的食物幾有特色,例如有兒時食的咖哩魚蛋及薄餅,都幾好食,乾貨攤檔的飾物都幾好。當然期待再有墟市,得閒有街頭小食食下,我們打工仔可以轉下口味,不要成日食飯盒。」灣仔上班族Sandy說。 灣仔首個於工商業區的午間墟市於上星期四 (14/12)舉行,集合食物及手藝,有別於一般的假日墟及節日墟,這次墟市在平日的午飯時間舉行,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可以為附近上班朋友「抖抖氣」,而又能展現灣仔社區活力 ...
非現金支援對扶貧的重要性
根據扶貧委員會的數字,香港每十個人大概有兩個活於貧窮線以下,以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減少逾37萬人。現金支援的確是重要的扶貧工具,但是否唯一方法? 社聯社會保障及就業總主任黃和平認為,讓基層在社區生活得充實、自主、自強,同樣十分重要。社區經濟是很好的介入手法,讓他們交流及運用彼此間的資源,以自己的能力提升生活質素,所產生的滿足感是其他扶貧方式無可取代。 舉辦墟市是推行社區經濟的最佳例子,讓街 ...
《晴報》社情特輯:香港。趁墟
...
第49期《社情》:香港‧趁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