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社情特輯:影像性暴力

被起底、跟蹤騷擾、假冒身份、港版N號房性剝削事件、大專院校偷拍、街頭隨機被潑灑不明液體等事件,時有發生。影像性暴力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向受害人作出無預警、無止境,而甚至致命的創傷。 香港未有就 「性暴力」 一詞作出法例釋義。針對影像性暴力行為的《2021年刑事罪行(修訂)條例》生效三年多,至今接獲 1407 宗涉窺淫等罪行的相關案件,最終約有三成四案件定罪。 ...

第86期【立體焦點】- 影像性暴力是甚麼?

據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風雨蘭」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的定義:不情願(包括未經同意及不知情) + 性意味 = 性暴力  影像性暴力屬「非接觸式性侵」之一,包括: 拍攝私密影像,拍照或錄影包含當事人私密部位(裸露或以內衣遮蓋)的影像,例如陰部、臀部、胸部,也包括性別肯定手術而建構的性器官 散佈、分享、傳閱私密影像,包括經當事人同意下拍攝、但不同意散佈的影像 要脅、恐嚇、勒索對方散佈其私密影像,影像包括經當 ...

第86期【立體焦點】- 本地相關機構、學者訪問

性/別刻板印象 增加事主求助難度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指,本港於2021 年就影像性暴力相關之刑事罪行進行立法,並於法例層面肯定受害人的經歷,但目前受害人在求助過程中仍面臨重重障礙。困難之一在於部分公眾、執法人員、前線工作者等支援者於理解「『同意拍攝』不等於『同意分享/散佈』」的概念上落後於當下約會文化及現時之法例。若支援者對拍攝私密照持負面的取態 - 並先入為主地認為「自願拍攝」就是「行為不檢」, ...

第86期【立體焦點】- 科技平台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後真相時代下的網絡安全隱患 2023 年11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有關生成人工智慧技術助長性別暴力問題研究,指出封閉型或開放型人工智能均可生成網上騷擾範本,包括虛假帖文和圖片,繼而進行騷擾、 起底、影像暴力等行為。研究亦反映多數應用程式開發目的令女性能夠處於網路安全,同時把責任歸於受害者保護自己免受網絡危害。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共同發布《挑戰系統性偏見:大型語言模型中的 ...

第86期【焦點活動】- 「S+ 高峰會暨博覽」2025開幕及主題演講

社會高度數字化一方面展現了全球一體化的可能,亦同時影響人口及經濟結構、以至社會發展及產業變革。科技高速發展對社會可持續發展以至不同社群帶來了前所未見的不確定性及挑戰。 社聯將於今年5月20至21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S+ 高峰會暨博覽」。首日(5月20日) 高峰會開幕及主題演講,邀請到兩位主講嘉賓,與峰會參加者一同探討科技革新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瞭解在高度訊息化時代及數位轉型下,以數據驅動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