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 Co-Creation – 2024年12月號 發布日期: 2024-12-23 English Version 共創團隊 – 最新消息 實用資料 ESG 小知識 你對哪些議題感興趣呢? 社聯「共創Co-Creation」團隊會根據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和項目。例如探討多元共融和人才發展的共創.多元人才庫研討會、提升機構及社會企業的社會創新能力的講座、連繫餐飲業界在社區推動吞嚥友善餐廳的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等。 融合多元觀點是促進創新和提高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透過整合不同背景的持份者觀點,團隊能夠共同創造更有影響力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各種社會議題的需求。您對哪些議題感興趣呢?歡迎投票告訴我們!將來若有相關議題的活動,我們會與您分享相關資訊。 立即投票 共創團隊 – 最新消息 支持聾人學生成長之旅 以手語促進共融 想像一下,若你是一位聾人學生,你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怎樣的挑戰?除了學習上的困難,課堂以外聾生同樣面對溝通障礙,因缺乏手語傳譯等溝通支援,使他們較難像健聽學生一樣接觸和理解新事物。 「語橋社資」早前曾與社企籽識教育合作,安排設有手語傳譯的理財工作坊,讓聾生無障礙地認識理財的概念。有受惠學生分享,過往參與其他活動即使有疑問都只會默默藏在心中,因為擔心無法明白導師的即時解答,但今次手語傳譯的安排讓他敢於在工作坊內發問,為自己解惑。 語橋也邀請了懂得香港手語的輔導心理學家,直接與聾生討論職涯規劃。有受惠學生表示,輔導過程不須透過傳譯,可以像與朋友般表達內心的想法,引導他思考未來的路向,增強了學習動機。 讓我們繼續一起支持,創造共融環境,讓聾生發揮潛能,未來在社會上發光發亮。 2025/26「商界展關懷」計劃持份者參與活動 「主題導向‧同行共學」 2025/26「商界展關懷」計劃持份者參與活動 承蒙「商界展關懷」贊助人會支持,「商界展關懷」計劃將與本地慈善團體及社會企業合作,舉辦一系列「主題導向‧同行共學」活動,集中探討五大社會議題:(1)照顧者支援;(2)多元、公平與共融;(3)青少年/婦女/長者賦權;(4)環境;及(5)精神健康,透過多元活動提高企業對相關議題的認識,促進商界、社會服務界、學術界等的跨界交流,並期望企業考慮將可行方案融入企業日常運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推動協作與協同效應,攜手推進社會進步。 您對哪些社會議題感興趣? 不妨投票告訴我們! 如想加入「商界展關懷」贊助人會支持「商界展關懷」計劃的工作,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 照護食灣區標準: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及融合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在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及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先生見證下,於2024年11月21日簽訂了《「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 社聯自2017年開始積極推動照護食發展,於2023年與港大及中大發表《照護食標準指引》,在香港獲得廣泛支持,商界、公營機構及社福機構亦逐漸開始採用指引。有見政府正積極發展銀髮經濟,提升銀髮族的生活質素,社聯及廠商會協議聯同粵港澳三地夥伴共同合作,制訂首個「照護食灣區標準」將標準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使其成爲區内業界的參考,促進三地適老食品標準的應用和創新發展,為跨境養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為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及融合發展邁向新里程。 「商界展關懷」計劃最新消息 「商界展關懷」計劃的革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全新網上申請系統將於2025年3月中旬開放使用及接受2024/25年度「商界展關懷」計劃的申請,屆時將安排網上簡介會,詳盡介紹及示範新系統的操作。 計劃標誌申請及有關社區伙伴合作的內容已於2024年11月14日的簡介會內作詳細介紹。歡迎有意申請標誌的公司或成為提名機構的慈善團體觀看或重溫簡介會內容(請按此),了解計劃的最新安排。我們將繼續透過計劃網站 (請按此) 發放最新消息,敬請密切留意。 實用資料 推廣共融的工作環境 — 僱主篇 在短片中,我們從種族共融僱主角度展示在香港擁抱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隨著62萬名少數族裔人士視這座城市為家,僱主有獨特的機會來建立多元共融的環境。 從打破語言障礙到促進文化理解,我們探索了創建共融職場的可行步驟,以逐步達至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減少不平及社會共融的目標。通過尊重文化差異和促進開放的溝通,我們可以增強員工的合作並獲得他們的支持。 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社會,讓每個企業和個人都能夠蓬勃發展! 推廣共融的工作環境 — 僱員篇 在短片中,我們從多元文化僱員角度探討在香港主流職場工作的四個歷程,具體地介紹如何共建共融的工作環境。 從提升技能和改善溝通,到建立良好關係和深化合作,我們認為雙向的文化理解和包持開放心態至為重要。 通過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和分享知識,多元文化員工可以在創建一個多樣化和友好的社會中發揮關鍵作用。 ESG 小知識 什麼是影響力評估與管理 (IMM)? 根據2024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 進度報告顯示,距離實踐2030年目標,全球高達83%目標未如進度、停滯,甚至倒退。有見及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UNDP) 建立《SDG 影響力標準》,這並非一套披露標準,而是一套最佳實踐指南和行動決策工具,當中以影響力評估與管理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MM) 作為核心。 舉例來說,企業進行義工服務和慈善捐款,善舉值得鼓勵,但如何確保有限的時間和資源用得其所,對持份者來說產生正面而非負面影響,是重要而非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未來的決策? 近年,國際間已就影響力評估與管理 (IMM),建立了一套共通的語言,讓投資者、企業、社會組織、政府部門等有共同的理解。簡單來說,無論透過哪些評估工具,都需要符合影響力 (Impact) 的五個面向,包括:造成了什麼改變 (What),改變了誰 (Who),改變程度有多廣多深 (How Much), 對影響發生貢獻多少 (Contribution) 和風險 (Risk)。IMM框架可以幫助企業量化影響力,從而追蹤表現和對標。 透過《標準》和 IMM,企業甚至可以有系統地改善商業決策,例如投資決定、產品研發、資源分配、營運模式等,減少虛報與偽造影響力 (Impact Washing) 風險,更有助企業應對 SDGs 需要而創造商機。我們相信,面對可持續發展挑戰,企業可以發揮更核心作用,維持經濟、社會和環境系統穩定性。 PIE Strategy 聯合創辦人 陳子丰 (James Chan) 以上ESG小知識由「商界展關懷」計劃知識及策略伙伴PIE Strateg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