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氣候公義

發布日期: 2024-05-28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
社聯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

這個多星期天氣不穩定,預期到下星期許多時候也是多雲和有幾陣驟雨。雨季才開始,今年已經累計發出十多次黃色暴雨警告及兩次紅色暴雨警告(截至五月二十八日),今年也難料會否出現極端天氣,天文台最近更定義了兩個雨勢遠超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新詞彙:「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提醒市民暴雨情況非比尋常。

聯合國多年前已經提出,氣候變化對弱勢群體的「不平等」影響尤其嚴重,如何實現氣候公義(Climate justice)成為一個普世和迫切的課題。在月初舉行的社聯「S+高峰會暨博覽」,多個團體分享其應對工作。

面對氣候變化,農民往往首當其衝,酷熱、暴雨等極端天氣,直接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土地教育基金」為本地農場招募學徒,嘗試建立一個網絡,將農業連繫社區,一方面藉著社區支援農業支持本地農夫,同時讓年輕人了解本地農業面對的困難,令城市人對氣候變化有更深切的體會。

居在沿海或低窪地區,還有寮屋區的區民,每逢風季、雨季,都要擔心惡劣天氣會造成水浸,面對安全、衛生等風險隱患,「香港紅十字會」在協助民居進行減災工程時,致力平衡生態元素,例如在沿海的水浸黑點,將放置多層蠔殻的鐵籠放到水底,形成一個活的海床,減低海水的衝力,同時增加生物多樣性,研究發現短短幾個月,蠔籠內出現了不同的海洋生物。

同樣承受氣候變化惡果的還有基層勞工,戶外清潔工人過往要在制服外穿著反光衣,令工人在炎熱天氣時「焗上加焗」,危害工人健康,「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除了協助爭取改善裝備,優化工作環境,更進一步推動商界,為清潔工人訂定健康計劃。部分參與試點計劃的物業管理公司反映,工人出現工傷的情況減少、請病假的日子也減少,其中一間公司更獲保險公司主動減低勞工保險保費,證明這類措施可帶來經濟效益。

不同界別的組織都正在各自的範疇努力,連結社區力量,應對氣候變化對其服務社群的影響,然而,各有各做的成效有限,必須整合資源和推動政策改變,為應對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建立一個系統性的評估,在預警、準備、應急和復原方面持續強化整體應對能力,把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

文章刊於2024年5月28日《AM730–蔡海偉網誌》

(圖片說明:極端天氣打擊基層和弱勢社群)
(圖片說明:極端天氣打擊基層和弱勢社群)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