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 – 不只房子的社會房屋基層住屋問題嚴峻,入住公屋遙遙無期,不少基層瑟縮於劏房、天台屋等惡劣住房,過著非人生活。

三年前,民間倡導推行過渡性社會房屋,突破公私營房屋既有框架,開闢第三條路,為基層提供可負擔的適切住所。惟「過渡」一詞,似乎限制了市民對住屋的想像,甚至把社會房屋與上世紀的臨時房屋劃上等號。事實是否如此?

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南昌220」嘗試來一場「住屋 x 社會服務」的實驗,住屋不只是有瓦遮頭,更要有舒適的居住空間,提升住戶生活質素。

 

按此下載電子版本

 


關於《社情》

《社情》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雜誌,旨在促進公眾了解社會時事及政策分析。印量為三萬本,附送於星島日報在商業地區派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