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奶奶去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爺,她感到很辛苦,產生很多壓力。由於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 沒有話題,不知如何溝通,直至到這個 (音樂) 媒介令我們有共同的話題,特別是老爺與奶奶關係亦好了,因為是透過播出乘風破浪的音樂及拋波遊戲,他們崩緊的情緒就開始放鬆,是我意料之外有很好的效果。」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林綺華說。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病人會漸漸忘記家人及身邊一切的人和事,照顧者及家人都會想盡方法,希望減慢患者的衰退情況。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張詩琪博士發現,由於人們對音樂的記憶逗留比較長,音樂訓練的確是不錯的介入方法,再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最初出現記憶的困難,但他們的音樂記憶逗留時間比較長,甚至乎中晚期的患者仍有音樂記憶,而音樂的記憶與情緒的關係十分強。

因此,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在何張淑婉慈善基金支持下,開辦「知.音.緣」計劃,以音樂作為溝通的渠道,與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進行治療性干預。計劃訓練了50位社福機構的同工及125位的義工,讓他們學會帶領音樂為本的活動及提供家庭上門支援服務,現時約有100個家庭接受服務,患者參加完活動之後,有效減低他們的焦慮情況。

計劃與不同的社福機構合作,提供電子教科書及教材,訓練同工應用音樂訓練於服務當中,其中一間合作的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中心經理蔡俊燊指,音樂不需要任何語言束縛,透過運用音樂或樂器的時候,加強了家屬、同事及長者三方面的溝通,再者同工及義工可以參考電子教科書,豐富訓練內容。

參與計劃的林女士表示,奶奶見到老爺開心,整個過程情緒穩定了。老爺早上做了很多訓練及感到疲累,晚上自然睡得好,就不會引發其他問題,大家便有足夠休息,便相安無事,產生正面的影響及正能量,再者與老爺做活動時多些笑容,多些互動,慢慢大家的氣氛緩和,大家都會開心。

標籤: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