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少数族裔是组成香港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他们仍面对很多不同的融合问题,如何让少数族裔自觉被接纳为香港的一份子,这个问题仍不容易解答。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服务干事亚密说:「在就业或教育范畴,有些非华裔人士可能被不平等对待,这会引致一些少数族裔人士产生成见,觉得本地社会不接受他们。」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在2022年的一个调查发现,少数族裔较常参与以种族为本的组织,只有三分一受访者有参与非以种族为本的组织,而他们亦更倾向向种族为本的组织寻求协助。

亚密指出,少数族裔人士会留在舒适圈,例如在葵涌,这里有香港其中一个最大的巴基斯坦社群,他们都住在同一区域,但是其实香港有其他发展得更好的地区,有更多机遇。为何他们倾向住在一起?留在舒适圈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

由嘉道理慈善基金会赞助,社联与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及元朗大会堂合作举办「P.R.A.I.S.E. 少数族裔适应融入与种族共融计划」,希望从长远出发鼓励少数族裔为社区带来改变,达致共融。

「我们提供有不同类型的计划给予少数族裔的及本地家庭,连结双方,让两方面人士可以走在一起。我认为体育是其中一种项目,邀请本地家庭学玩板球,同时邀请少数族裔人士教授,令大家可以一起参与。」亚密说。

除了推广共融,为少数族裔男士提供支持服务亦是PRAISE计划的其中一个重点。因为少数族裔男士很多都已经成家立室,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们会因为工时长等问题,而影响家庭生活。「有时工作至很晚,未能见子女,倾谈少了。」巴基斯坦裔服务使用者Khan 说。

亚密补充说,在香港的父亲都很勤劳,尤其是少数族裔父亲,他们背负很大的责任,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没有预留时间给自己,没有休闲活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陪伴家人及履行家庭责任。

PRAISE计划为少数族裔男士提供不同服务,包括父亲支持小组,除了令大家有互相支持与分享经验的机会外,更鼓励他们将自己一技所长,变成互相帮助的动力,从而回馈社群。例如精通装修技巧的Khan,便参与义工服务为少数族裔及本地社群的有需要人士,帮忙修整家居。

「有些计划需要帮忙修理电器或者上油漆,我也是做这一行业,我说没所谓,星期天如果有空我一定帮忙,伊斯兰教也鼓励我们要帮助他人,帮到别人我也会觉得开心。」Khan 说。

虽然社会上对少数族裔的服务和支持仍有不足,但原来没有阻碍少数族裔参与社会。社联的调查亦发现,原来他们比本地华人更常参与捐血活动,亦热衷于捐助物品和金钱,捐助率与华人不相伯仲。而参与义工服务,更是他们紧随看新闻和捐助之后,频率第三高的活动。所以PRAISE计划会继续积极鼓励少数族裔与本地社群之间互相帮助,达致共融目的。

亚密说:「这对社会有很正面的影响,每当完成义工工作后,大家的快乐是令人难忘的,这是精神上的快乐,是从心发出的。」

 

短片制作:Fluid Producti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