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上星期宣布,将会通过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推出「终身年金计划」,为退休人士提供多一项选择。「终身年金计划」为参加者提供稳定的每月现金收入,回应了强积金制度的其中一项主要问题。政府宣布后社会反应相当正面,学者亦普遍表态支持,算是一项德政。
「终身年金计划」的目标对象,应该是有一些积蓄的长者。本身家财万贯的长者固然不需要依靠这项新计划,而贫穷的一群没有多少积蓄,只有申领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稍有积蓄的长者却无法应付长寿风险,对未来生活却忧心忡忡,活在夹缝中,他们应该最关心这项计划的可行性。
就以一个案例尝试说明:一位65岁的单身长者,只有50万元积蓄,应该考虑参加「终身年金计划」吗?
假设这位长者生活十分节俭,每月开支只有4,000元,没有参与「终身年金计划」,他大概会在4年后合资格领取每月二千多元的「长者生活津贴」。由于长者生活津贴不敷支出,他会在11年后合资格领取即将推出的「高额长者生活津贴」。
如果他一开始将50万元积蓄的其中20万元用以购买「终身年金计划」,情况会否得到改善?
在这情况下,他会在4年后合资格领取长者生活津贴,并延迟4年领取高额长者生活津贴,但他同时可领取每月千多元的年金,情况应可稍为改善。
当然,要一位长者从本来已不算多的积蓄,取部分购买年金,是很难下的决定。如果政府要令一些活在夹缝的长者真正受惠于「终身年金计划」,应研究以下措施:
年金计划内的剩余价值,不计算入长者的资产内,令长者可以早一点合资格领取「长者生活津贴」。根据上述案例,如该长者购买20万元「终身年金计划」,他所拥有的资产将设定为30万元,可以即时领取每月2,565元「长者生活津贴」,再加上每月1,160元年金,合共3,725元,大大改善入不敷出的情况,亦可延后领取「高额长者生活津贴」。
对于已参加「终身年金计划」的长者,如果需要及合资格领取综援,则将年金视为可豁免计算的入息,不需要在综援金中扣除。
在推出固定金额的年金计划之余,亦推出按通胀调整的年金计划,令长者有更多选择,并同时回应「长寿」及「通胀」两项风险。
年金计划与全民退休保障计划可以并存,如果政府同时推行,长者更可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