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常常將「共融」放在嘴邊。但,真正的共融是甚麼?簡單來說,要達致共融社會,需要硬件和軟件的互相配合。香港復康聯會作為聯繫不同復康機構的平台,在推動殘疾人融入社會、促進硬件和軟件的配合,作出不少貢獻。
香港復康聯會前秘書長(2009, 2013 – 2020)郭俊泉說:「香港復康聯會是一個協作的平台,收集及整合業界的意見,並向政府反映;而政府亦將聯會視為合作夥伴,重視業界協作,令服務及法例要求符合殘疾人士最大利益。例如在【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的修訂和檢討上,聯會曾協調不同障別的殘疾人士,就手冊內容召開諮詢會收集意見,同時於檢討過程積極反映業界的訴求及需要。」
香港無障礙環境不斷進步,硬件方面屬於亞太區先進水平。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兼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2022至現在)黃俊恆說:「硬件上,香港的無障礙設施在二十年間迅速的進步,在亞太區而言已經達到領先地位,相信香港復康聯會不同的成員機構,用了聯會這個平台做了很多工作。在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築物,不論是強制或是可選擇的要求,在【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中已經包含了,其實是過去20年的時間,復康聯會很多朋友努力的成果。」
軟件方面,社會對殘疾人士能力的認同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香港復康聯會除了爭取有利殘疾人士的政策環境,亦積極推動殘疾人士有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當中包括就業的機會。
香港復康聯會前副主席(1997 – 2022)溫麗友說:「就業方面,不少公眾人士對殘疾人士存有偏見,或者是不知道他們的能力,他們未必能夠在公開市場就業,但中間有沒有一些過程協助到他們呢,或者是讓公眾人士知道他們的勞動能力。今天我們坐在這間餐廳,就是新生精神康復會開設不少社會企業,製造機會與普通人士互動,了解他們的工作能力,從而在社會企業中得到就業機會,或者是離開社會企業到公開市場就業。」
聯會在二十多年前,鼓勵政府成立「創業展才能」計劃(3E計劃),讓康復機構申請基金營運社會企業,她續說:「現時在醫院及大學都有社會企業存在,也有不少就業機會給予殘疾人士,包括所有類別的殘疾人士,透過香港復康聯會推廣,鼓勵所有機構參與,現在實行了二十多年,成績大家有目共睹。」
時代不斷進步,殘疾人士接受教育的機會愈來愈多,當時不少殘疾人士具備大專學歷,有能力到公開市場就業。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兼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2022至現在)崔宇恆說:「 自己與及一班大專學歷的殘疾人士,我們發現很多人都遺忘了我們這個群體,大家會假設殘疾人士是某一種的模樣,或是某一些學歷水平,但其實殘疾人士是十分多樣化的,有不同能力及專業志向,有不同的潛能。我們在10年前成立CareER機構,深信殘疾人士的能力是存在的,如果真的要做到殘疾人士就業,不單止需要政府,社福機構,以及自助組織的努力,更加重要的角色是如何與商界合作成為夥伴,畢竟職位是由商界朋友提供,過去有很多機構提高了殘疾人士共融就業意識,但我們意識到僱主及商界切實聘請殘疾人士,是要知道『know how』(怎樣做),有什麼模式,協助殘疾人士暢通易達,能夠在職場的共融環境中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