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能夠順利在大灣區城市養老的長者,需具備一些條件,但坊間較少這個課題的研究。社聯早前進行一項小型質性研究,訪問二十二位香港長者,親身了解他們對跨境養老的意見,當中大部份受訪長者已長居內地,其意見可反映一定真實狀況。
內地低房價和租金較香港低是吸引長者到大灣區養老的重要誘因,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指內地的住屋開支只是香港的六成,而平均每月整體開支不到6,000港元,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最新一份報告指退休人士每月開支達到14,700港元。因此,以經濟狀況而言,對未能居於公屋的長者,以及只靠社會保障或微薄積蓄支撐生活的長者,跨境養老特別有吸引力。
他們普遍認為大灣區城市生活空間較大、節奏較慢,空氣質素較佳。有受訪長者提到大灣區的「敬老文化」,不會視長者為生活負擔,社區融洽,而且能夠免費使用許多公共服務。
然而,有機遇也有擔憂,不論是租住內地房屋或置業的資訊及運作,對有意回大灣區養老的長者是個挑戰,他們擔心在內地租房出問題,甚至被騙。另外,他們對內地醫療服務質素和費用仍然缺乏信心,即使診金及其他醫療開支較香港私營醫療服務便宜,但對於需要長期就醫的長者來說,仍憂慮醫療開支負擔沉重。
長者的擔憂不無道理,要推動香港長者順利在大灣區養老,政策支援和服務配套相當關鍵。首先,必須完善跨境醫療保障政策,在便利居於大灣區的港人繼續使用香港醫療服務方面,必須擴大遙距診症、「港澳藥械通」、跨境救護車服務等支援。至於使用內地醫療服務方面,必須增加可以使用醫療券的醫院及適用範圍,並協助港人參加內地公私營的醫療保險計劃。政府已循這些方向進行改革,未來可望進一步深化。
同時,也應考慮在大灣區成立更多服務港人的機構,為到內地的港人提供適應內地生活的諮詢及支援服務,如協助租置物業、到埗後安頓、辦理證件,機構亦可以辦演內地及本地社會服務的橋樑,轉介他們使用適當的社會服務,一步步協助香港長者實現在大灣區社區安老。兩地政府及相關服務單位通力合作,完善政策和服務配套,才能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