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南昌街項目剛在上個月開展組裝工程,預計今年第二季落成並入伙。一路走來,的確不容易,滿是新挑戰,不過為了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這些汗水都是值得的。
為什麼社聯作為社福機構的聯會組織,近年卻「踩過界」變成「房屋發展機構」及「二房東」?其實這與我們的本業有很密切的關係,根據多年研究及分析本港貧窮問題,基層市民在搬入公屋前最大開支便是租金及其他房屋開支,佔基層家庭的總開支超過四成,令部分基層市民需要壓縮食物開支來交租,而長時間居住於不適切住房,對家庭及兒童的身心靈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社會必需直接回應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方可改善他們生活,故我們近年積極推動「社會房屋運動」,籌備建造組合社會房屋及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可負擔的租金出租過渡性社會房屋,並透過社福機構或社企提供社會服務支援,為長期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提供「安樂窩」及身心靈支援。
每次探訪「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住戶,他們都表示經濟壓力大為改善、生活空間上升,而最重要的是兒童在安全的環境成長,學業及人際關係均有很大改善,相信幾個月後,入住南昌街項目的150位基層街坊很快便會感到這些正面轉變。今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籌建深水埗欽州街及葵涌業成街的兩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期望於來年再提供約三百個組合屋單位,幫助更多基層市民。
其實在籌建南昌街項目得到許多專業人士仗義幫忙,筆者由衷感激。他們沒有甚麼個人利益,最開心是看到基層家庭及兒童的生活得到改善,最大的回報是幫人那份滿足感,這正正突顯香港公民社會的成熟及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