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本。好生善终

發布日期: 2025-04-24
社联行政总裁陈文宜女士
社联行政总裁
陈文宜女士

本港正值人口高龄化,未来将有三成人口为长者,随着政府和社会积极推动居家安老,将会越来越多长者在社区渡过晚年,并经历晚期照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纾缓照顾服务或生死教育,都必须贴合长者和照顾者的需要,以社区为本,也要多元化。

晚期照顾需要并非本港独有,其他面对人口高龄化的国家也有类似现象,最近日本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竹之内裕文教授,泰国Peaceful Death Network秘书长Ekkapop Sittiwantana先生来到香港分享建构关怀友善社区及发展纾缓照顾等晚期照顾服务的经验。

竹之内教授提到社区需要人与人有共感关怀的氛围,明白身边人的痛苦,继而坐言起行,建立互助网络,产生支持系统。他认为先与社区人士建立关系,自然能产生不同的对话,包括生死及关怀的讨论,甚至行动,因此建构关怀友善社区可以发生在不同社区工作上,例如社区中心、社区客厅、照顾者中心、病人自助组织、丧亲家庭小组等。

至于Ekkapop Sittiwantana先生则强调要为病人、长者及照顾者建立不同层次的照顾及支持,包括建立照顾者支持群组、将纾缓照顾变成每个人的责任,与不同团体发起关怀友善共生社区的运动、倡议好死的纾缓照顾政策,以至尝试打破讨论死亡的禁忌。

他们都认为推动「好生善终」,必须好好发挥社区提供照顾与支持的角色,政府也要建立配套支持关怀友善共生社区,他们的经验值得本港借镜。

文章刊于2025年4月23日《AM730 – 陈文宜网志》

(图片说明:基层健康与纾缓照顾)
(图片说明:基层健康与纾缓照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