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精神科臨床社工制度

發布日期: 2023-06-15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
社聯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

近期發生幾宗致命慘劇,政府隨即召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會議,其後提出十項改善措施,這些都是重要舉措,尤其就精神科專科門診緊急及半緊急新症預約的輪候時間中位數訂立明確目標,務求縮短輪候時間。

然而,現時七成以上精神科門診病人屬相對「輕症」情況,包括一些焦慮及抑鬱病人。事實上,部份這類輕症個案已在社區由有精神健康訓練的家庭醫生或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包括藥物及心理治療,只要及早發現及治療,不一定需要轉介至精神科專科門診。

筆者認為可為精神健康政策多想一點,特別是分流和社區支援方面。上一篇專欄文章談到將輕症個案分流至地區康健中心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要承托和支援精神復元人士,負責的人員也要具備精神科專科知識和工作方法。

一些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推行「臨床社會工作」制度(Clinical Social Work),社工接受精神科、心理輔導及健康照護等專業培訓和督導實習,完成培訓並經考核和認證後成為「持牌臨床社工」,從而為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提供精神健康評估、心理治療、制定個人化的復康計劃、監察患者的進展,以及與家人和醫護人員協作提供服務,美國現時有二十五萬名「臨床社工」在公私營界別服務。

這套制度的好處是能夠在社區擴大精神科和情緒狀況的辨識範圍,而社工對精神科藥物及副作用有相當認識,再配合社會工作手法,有助及早為有需要的巿民提供適切服務。

香港人的精神壓力大,患有各種精神或情緒病的人數不斷上升,必須建立合適的社區支援網絡,讓有需要的人盡早得到治療,並且減少因為標籤而令病者卻步及延誤診治,全方位提供支援。

文章刊於2023年6月1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圖片: 臨床社工支援精神及情緒病患)
(圖片: 臨床社工支援精神及情緒病患)
Tag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