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 姚潔玲女士
社聯總主任
(兒童及青少年)
姚潔玲女士

9月開學,駐校社工嚴陣以待,皆因新冠疫情下每次恢復面授課堂,都是學生自殺高危期。早前5月復課後,月內錄得7宗學童自殺個案,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指,數字是近兩三年來新高,比平時高出約兩倍,中心相信此與學校5月起復課,學生學業壓力增加有關。《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第五份報告》更指出,2016至2018年共有59名兒童死於自殺,最多自殺學童輕生的原因是學業壓力,自殺個案佔非自然死亡個案六成,佔全部死亡個案逾兩成。

學生什麼時候面對較大壓力,也可從社聯的「港講訴Time to Heal」計劃數據看出端倪。此計劃由2019年9月起推展,為有緊急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資助,以接受心理或精神科治療,至今共接獲4000多宗申請,六成申請人為6至24歲兒童及青少年。而每逢復課或考試月份,有關資助申請數目就會急增。在今年5月,計劃共接獲223宗6至24歲人士申請,為同組每月平均申請宗數的3倍,其中四成(93宗)為需要面對文憑試課程的15至17歲高中生群組。

根據2015年政府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報告,疫情前本港青少年患精神疾病的比率為16.4%,早已高於全球的13.4%。面對反覆不定的疫情、多變的校園防疫政策,不難想像會加劇學生情緒問題。世衛指出,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25%,疫情導致的社會隔離狀態,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其中年輕人和婦女所受影響最嚴重。

減輕學業壓力 提供學習調適

就預防學生復課後的自殺潮,社福界建議從教育系統着手,呼籲教育界減輕學生學業壓力,尤其為有精神病及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調適,協助他們處理在疫情下更為突顯的學習功能缺損。

按前線社工觀察,復課再加上考試,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實在難以招架。他們受病情或藥物副作用影響,常會疲倦渴睡或頭暈,注意力、記憶力、計劃及組織力、語言流暢度等下降,難以專注學習或活動,以及完成和準時繳交功課,學業壓力是他們面對的最主要壓力之一。因此,提供學習調適是學校可以即時做到,又是對他們最實際的幫助。事實上,教育局自2017年已將精神病納入為特殊教育需要類別。平等機會委員會更指出,協助有精神病的學生學習和享受校園生活,調適是必須的;對所有學生有劃一要求,但令殘疾學生處於不利,就是間接殘疾歧視。

然而不少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及家長,因對精神病及《殘疾歧視條例》認知不足,不明白學習調適的意義,擔心會阻礙學生適應社會,或被指偏袒有精神病的學生,而未有調節功課及考試測驗的要求;也有一些學校管理層對師生精神健康未有足夠重視,令教師工作超負荷,難再為有特別需要的學生作個別安排,在種種校本因素下,並未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調適。

教局須助學校實踐「實務守則」

其實,「合理遷就」是回應學生的功能缺損以促進其成長,重點在於提高學生的獨立能力,亦有助其他學生明白,社會共融就是要為有需要的人士消弭障礙,彼此尊重與接納,共同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教育局有必要加強有關培訓及監察,協助學校實踐《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

學校是青少年在家以外的最重要成長場所。疫情下年輕人面對非一般的衝擊,減低學業壓力既能讓師生喘一口氣,減低一項主要的自殺危機因素的出現風險,亦可具體有力地向學生說:「我明白你的苦,我愛你。」

文章刊登於2022年9月19日《明報-觀點》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港講訴 Time to Heal」精神健康服務現金資助 按月申請宗數 (6-20歲)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港講訴 Time to Heal」精神健康服務現金資助 按月申請宗數 (6-20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