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少數族裔是組成香港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他們仍面對很多不同的融合問題,如何讓少數族裔自覺被接納為香港的一份子,這個問題仍不容易解答。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服務幹事亞密說:「在就業或教育範疇,有些非華裔人士可能被不平等對待,這會引致一些少數族裔人士產生成見,覺得本地社會不接受他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2022年的一個調查發現,少數族裔較常參與以種族為本的組織,只有三分一受訪者有參與非以種族為本的組織,而他們亦更傾向向種族為本的組織尋求協助。
亞密指出,少數族裔人士會留在舒適圈,例如在葵涌,這裏有香港其中一個最大的巴基斯坦社群,他們都住在同一區域,但是其實香港有其他發展得更好的地區,有更多機遇。為何他們傾向住在一起?留在舒適圈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
由嘉道理慈善基金會贊助,社聯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及元朗大會堂合作舉辦「P.R.A.I.S.E. 少數族裔適應融入與種族共融計劃」,希望從長遠出發鼓勵少數族裔為社區帶來改變,達致共融。
「我們提供有不同類型的計劃給予少數族裔的及本地家庭,連結雙方,讓兩方面人士可以走在一起。我認為體育是其中一種項目,邀請本地家庭學玩板球,同時邀請少數族裔人士教授,令大家可以一起參與。」亞密說。
除了推廣共融,為少數族裔男士提供支援服務亦是PRAISE計劃的其中一個重點。因為少數族裔男士很多都已經成家立室,作為丈夫和父親,他們會因為工時長等問題,而影響家庭生活。「有時工作至很晚,未能見子女,傾談少了。」巴基斯坦裔服務使用者Khan 說。
亞密補充說,在香港的父親都很勤勞,尤其是少數族裔父親,他們背負很大的責任,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沒有預留時間給自己,沒有休閒活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陪伴家人及履行家庭責任。
PRAISE計劃為少數族裔男士提供不同服務,包括父親支援小組,除了令大家有互相支持與分享經驗的機會外,更鼓勵他們將自己一技所長,變成互相幫助的動力,從而回饋社群。例如精通裝修技巧的Khan,便參與義工服務為少數族裔及本地社群的有需要人士,幫忙修整家居。
「有些計劃需要幫忙修理電器或者上油漆,我也是做這一行業,我說沒所謂,星期天如果有空我一定幫忙,伊斯蘭教也鼓勵我們要幫助他人,幫到別人我也會覺得開心。」Khan 說。
雖然社會上對少數族裔的服務和支援仍有不足,但原來沒有阻礙少數族裔參與社會。社聯的調查亦發現,原來他們比本地華人更常參與捐血活動,亦熱衷於捐助物品和金錢,捐助率與華人不相伯仲。而參與義工服務,更是他們緊隨看新聞和捐助之後,頻率第三高的活動。所以PRAISE計劃會繼續積極鼓勵少數族裔與本地社群之間互相幫助,達致共融目的。
亞密說:「這對社會有很正面的影響,每當完成義工工作後,大家的快樂是令人難忘的,這是精神上的快樂,是從心發出的。」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