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以每月$4,200租住100平方呎劏房,由于他是夜班司机,需要在日间休息,不过劏房隔音非常差,早上会听到邻居的开水喉声音,有时更有一些装修声音,令他的睡眠质素下降,精神比较差,甚至影响他晚上的驾车工作。至于膳食方面,一日三餐都是买外卖居多。

「因为地方太细,经常坐在家好闷,所以会去公园坐,起码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有时自己都不想外出食饭,不过没有法子,始终地方细比较麻烦,煮不到食物,家中的窗又对着二楼天井,打开不到窗,所以不会在家煮食,因为有油烟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如果上了公屋地方大了,我可以在家买菜煮饭,始终营养会好一些,现在没有汤水,外出买饭盒都是味精汤,不及在家自己烫汤。」李先生说。

为了解一班好像李先生的劏房住户健康情况,社联去年进行「低收入劏房住户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基层医疗服务需要调查」,接触1,105个低收入劏房住户,无论生理及心理健康,九成半以上受访劏房住户自评低于平均值50分。

他们认为灰尘、街外噪音和虫害是最严重的居住环境问题,其次为缺乏自然光、屋内空气不流通、异味及霉菌等问题。劏房居住环境越差,住户的自评生理健康越低分。

调查亦发现单亲家庭及独居人士有较高的健康风险。单亲家庭而言,每天睡眠时间大约六个多小时;过去30天感到不适、生病、受伤的比例近三成,只有少数往公立或私家医生求诊,当中超过六成受访单亲家庭自行购买成药服用。

至于独居人士,六成受访者没有每天进食蔬菜、超过一成半每星期五天或以上吃高钠或即食食物,例如罐头及方便面作为午餐或晚餐,他们亦较多患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痛症。

社联总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议)黄和平先生说:「研究反映一群住在劏房基层市民的健康比较差,因为生活及住屋环境,引致他们很难有健康生活。提及健康议题方面,大家都联想到看医生及食药,我们调查发现除了他们看不到医生,食不到药之外,他们在行为及环境上都会引致健康比较差,所以我们觉得除了让他们可以看到医生食到药之外,要从行为及环境上令他们有健康生活,不容易病倒,这件事都非常重要。」

社联建议设立「18区基层医疗发展基金」,透过「医社合作」,让地区上的社福机构接触基层人士及家庭,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做到『治未病』的效果。再者,增加社区药房,提供免费药物咨询服务和较可负担的药物;同时,亦可让情况较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在社区药房取药。我们亦建议需要建立「社区空间」,作为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的介入点,协助劏房住户改善与生活环境相关的问题。

标签: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