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加上生活成本高昂,令很多低收入住戶不得不住在劏房,當中不少都是育有小孩的住戶,情況更為嚴峻。 

「家裡的廚房很小,煮一餐都要像螞蟻搬家一樣。小孩的遊憩空間很小,要在床上做功課。家裡晾衣服令室內非常潮濕,空氣不流通容易生病。」劏房戶珍珍說。

劏房戶的健康、心理,以至社交狀況長期被狹小空間影響,甚至令更多社會問題發生。因此,香港明愛及醫護行者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推出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

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醫護團隊督導趙焯邦說:「香港明愛近年都推廣延展生活空間,同時醫護行者的理念也想推廣香港的健康公平,這兩個理念加起來就衍生出一個健康的延展生活空間的平台,包括:社區健身房、家庭保健房、鄰里社區藥房這三個「房」;兩個「廳」就是鄰里客廳及飯廳。」

計劃為劏房戶提供的空間,除了希望能紓緩因缺乏生活空間而衍生的健康問題,更希望能讓他們心理都有舒展空間。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社工李慈恩說:「可能他們很多時候有很強的孤獨感,本身可能對自身的地區不熟悉,來到這裡之後,例如參與有關治療痛症的瑜伽活動,其實原來不單是自己會痛,也有其他同路人,然後大家可以互相督促、提點,是成長也是關係的建立。」

這裡提供一個相對好的生活空間、讓劏房戶可以在此延展生活,而更重要是能夠讓他們得到一個相對公平一點的醫療對待,這就是鄰里社區藥房的功能。趙焯邦說:「如果他們需要節減生活成本,首當其衝就是減省醫療開支。很多基層工作工時長,要他們輪候政府門診服務相對是困難的。當然可以到社區藥房問藥劑師,有甚麼藥可以購入之外,藥劑師也能發揮一個角色,可以提供第一身的諮詢,可能未必是購買藥物,可能是一個健康提議,例如吃水果,可能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意見。」

「三房兩廳」同時設有社區健身房,配合各類健康篩查活動,希望也為劏房戶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讓運動成為生活一部分。

除了關顧劏房戶的健康,這裡的鄰里飯廳,就讓珍珍社交生活上帶來不少改變,而她更參與義工食材小組。珍珍說:「和街坊一起準備食材、煮食,跟相同背景的街坊傾談,討論育兒經驗,『三房兩廳』幫助我們很多。」

計劃獲得了社聯「2023年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的「卓越社會服務獎」及「卓越實踐指標獎 – 協作及協同」的獎項,李慈恩希望將來能有更多類似服務,並嘗試用「社醫共生」的模式,能夠更全面改善劏房戶的生活。

短片製作:Fluid Production

標籤: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