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大批难民逃到香港定居,当时香港没有甚么福利制度,现时的社会福利署亦是在1958年才成立,许多扶贫及救灾工作均由教会和志愿团体负责。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就是在这种匮乏的社会环境下于1947年成立,并于1951成为法定团体,70年来因应社会转变而发挥不同的功能。早期殖民地政府的福利制度零碎,社联肩负协调服务的角色,让各个志愿机构能够更有效接触和协助有需要的巿民。
60年代香港社会贫穷,就业服务不多,社联亦因而开展职业发展服务,也尝试在尖沙咀开店,售买弱势社群制作的工艺品。至于70,80年代,政府意识到一套整全福利制度的重要,当时许多服务标准均是透过社联的平台与志愿机构一同订定,建立了紧密伙伴合作关系。
到了90年代社联开始着力发展研究工作,为许多社会服务奠定数据基础,而至千禧年将连结不同界别视为策略工作。今天,社联无论与专业界别,商界及外国机构都有非常良好的网络。
70年过去,社联陪伴几代香港人成长,见证许多社会大事,也因应时代转变而变得多元。社联的机构会员也由纯粹的福利服务,覆盖至关注环境保育、人权,甚至宠物权益等议题的机构。
然而,机构历史悠长不等如故步自封,怎样掌握社会脉搏和需要是社联持续的工作。香港弹丸之地,居住了730万人,可见的将来仍有许多新挑战。借着社联70周年,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发展,其中有两项重点。
第一,人口高龄化是个不能回避的议题,除了强化基本服务外,也要推动创新,怎样善用科技于福利服务中,外国经验已告知我们,这将会成为改善长者和照顾者生活的关键。因此,过去几个月社联派员到外地考察科技发展,并计划今年六月举办一个与长者生活科技有关的展览,推动本地创新科技和服务发展,希望港人生活得好,能于香港安身立命。
与此同时,社福界和公民社会的版图也有很大转变,小型机构和社会企业如雨后春笋。无论是提供具体服务,抑或从事倡议工作的,都十分需要得到相关支援,例如财务管理,机构透明度,以至营运能力等。故此,社联将在这方面下功夫,期望能够协助小型机构茁壮成长。
鸡年依始,祝各位新年快乐,也期望各位与社福界共同持守社会公义公平,维护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