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第一個過渡性組合房屋計劃 – 社聯「南昌220」去年完滿結束,每次途經深水埗,不其然走到南昌街看看,原址已為住戶項目地盤,而「南昌220」建築物組件則已落戶大埔黃魚灘,成就另一個過渡性房屋項目。
「南昌220」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也促成和完善了相關法規及作業指引,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近日發表短片(https://shorturl.at/bPX37),介紹「南昌220」解構、搬遷及重裝的技術報告,當中許多觀察對未來組合房屋發展很有參考作用。
工程去年初開始,「南昌220」所有MiC模組運至洪水橋後進行平放檢查和維護,防止模組變形,確保安全性和完整性,其後才運送去黃魚灘重新組裝。這些模組在南昌項目使用兩年後狀況仍然良好,沒有明顯的變形,能夠保持形狀和垂直度,整體可重複使用率高達95%,而結構鋼構件與模組間連接更達到100%可以重複使用,沒有任何腐蝕和變形跡象;至於屋頂結構也是100%可以重複使用。
研究團隊提出幾項技術建議,例如在MiC早期設計階段加入拆卸設計,避免拆卸時對建築構件和材料造成損壞,並且能夠有效率地重新安裝,再現原有的建築性能。再者,由於MiC建築物會因為租戶頻繁變動而受影響,故可向物業管理公司及人員提供MiC維護手冊,確保所有使用者都知道並瞭解MiC的維護方式,藉以保持MiC模組處於良好狀態。
「南昌220」是官商民多方協作的成果,踏出香港組合社會房屋和建築的第一步,亦是全球首批搬遷並重新利用為完整四層建築的MiC專案之一。整個搬遷過程高效且具成本效益,適合二次及多次重複使用,也顯著增強環境可持續性,成為解決短期住屋需要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