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应对人口高龄化及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笔者日前参加当局的研讨会,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教授提及医疗改革必须在高速路上,需要更有效进行公私营合作,而其他讲者不约而同谈及「医社合作」。
《蓝图》特别提出处理两种最普遍的两项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冀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向此两类患者提供资助,并透过地区康健中心的支持下,使他们在私营服务界别诊断和管理疾病。
事实上,公营医疗系统早已不胜负荷,透过公私合营方式能为市民提供更多基层医疗服务选择,当中能否成事取决于如何令市民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动机和能力,使他们能作出最佳医疗选择和履行健康生活,当中多以社会服务机构营运的地区康健中心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
至于其他在社区扎根多年的社福机构也有很庞大的服务网络,服务单位超过4,000个,能够接触不同阶层的巿民,尤其是较弱势的一群,包括长者、残疾人士、有特别需要的儿童,少数族裔,以至居于劏房的基层家庭。
再者,不少机构本身已有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也同时营运诊所、牙医中心、社区药房,职业及物理治疗服务等,如能配合医管局及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医社合作」将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故此,当局除了配置地区康健中心外,也可考虑资助更多社会服务单位直接参与提供基层医疗服务,藉以扩大服务覆盖网络。
此外,除了应对慢性病医疗服务需要外,也要从预防工作着手提升整体市民健康,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特别让未病及初病的市民及早识别和处理健康问题,当中涉及饮食、康乐、运动、劳工、教育、精神健康等多个政策范畴,社福界会继续积极参与其中,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切的服务。
兔年将至,先同大家拜早年,来年万事如意,吃好睡好,身体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