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300名中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駐校社工服務需求超負荷難發掘潛藏自殺問題個案
【新聞稿2018年4月3日】近年學生自殺數字有上升趨勢,駐校社工亦見學生情緒及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聯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回覆問卷的中學駐校社工處理個案中,兩成(5,945宗)個案屬「精神健康個案」,意指持續出現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等,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進食、睡眠、工作、學習、社交及自我照顧能力等)。
問卷調查於去年7月至10月間進行,共收回419份由中學駐校社工填寫的問卷,佔全港九成有政府津助駐校社工服務的中學,在過去一個學年合共負責29,726個案,其中8%(2,321宗)個案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精神健康個案」中,來自第一組別學校的佔40%,較第二及第三組別為高(分別為34.9%及25.1%);「自殺問題個案」中,來自第一組別學校的佔37%,也高於第二及第三組別,分別是35%及28%,情況值得留意。按業界多年觀察,第一組別學生普遍對自己要求更高,以及面對更沉重學業及課外活動成就上的壓力。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副主席盧松標先生指出,自殺問題個案本身較為複雜,處理的難度較高,介入時機和準確判斷至為關鍵。在2016/17學年,學校社工跟進自殺問題個案時,平均每個個案需時33小時,然而以駐校社工人力資源計算,數字上每個個案平均只有14.2小時的服務時數,顯示社工工作量已遠超出正常負荷,服務資源並不足以滿足學生已表達的需要,遑論主動識別潛在需要,提供預防和及早介入。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先生表示:「學生自殺一宗也太多。駐校社工跟進的有關個案只屬冰山一角,據其他相關研究所得,仍有大量潛在及未有支援的個案,然而在服務需求超負荷的情況下,前線社工難有空間發掘潛在或不願求助的個案,只能處理較嚴重的個案。另一方面,不少學生縱然精神健康出現問題,卻因害怕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而不願求助或拒絕求醫,即使經社工成功游說就診,現時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非常漫長,令有需要的學生難以得到及時支援。」
面對多方面問題而出現精神健康困擾及/或自殺念頭或行為的學生,跨專業緊密合作,提供協調的支援非常重要。我們建議:
- 跨專業協作支援有精神健康困擾及/或自殺念頭或行為的學生非常重要。建議政府現正試行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應優先服務已由學校社工或老師識別其精神健康急需支援、但未獲確診的學生(如正輪候精神科服務者)。
- 增加每間中學社工人手至兩名,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個別輔導;接觸及識別潛在的有需要學生,提供及時而適切的支援;以及了解、動員和強化學校、家庭、朋輩等支援系統,為學生提供保護環境。
- 增加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資源,以縮短新症輪候時間,另加強精神科外展服務,以解除兒童及青少年對精神病標籤的抗拒。
- 由青年發展委員會成立專責小組,積極及深入了解引致學生在學業感受過大壓力的教育政策、制度或相關措施,帶領改善教育制度,為學生提供愉快充實的學習環境。
下載文件及活動圖片(檔案為壓縮檔Zip,請以軟件解壓)
傳媒查詢: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陳敏婷小姐
電話:2876 2469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