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_press_banner

《香港百岁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认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团队吁加强支持服务

 

左起:张筱兰博士、陈文宜女士、刘喜宝博士
左起:张筱兰博士、陈文宜女士、刘喜宝博士

【新闻稿2023年3月13日】 香港长寿长者的数目急剧增加,百岁长者人口由2011年的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过六倍,本港百岁长者人口比例仅次于日本。为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交、日常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以至使用医疗社福服务和在家居照顾上使用科技等情况,一个由本地及海外学者、医护和社福专业组成的研究团队于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以电话访问或面谈方式接触151位95岁或以上于社区居住的长者的照顾者。研究团队今日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联合发布研究结果。

受访家庭的长者中,八成年龄介乎95-99岁,最年长为106岁;性别以女性居多,占七成半。照顾者方面,超过五成半的年龄已届65岁或以上,最年长的照顾者为92岁;八成照顾者为长者的子女。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博士:「研究团队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的内在能力模型,包括活力、行动能力、感官、心理,以及认知方面了解长者的健康情况,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较2011年第一期研究为差。随着本港人口急速高龄化,将有数以万计的长寿长者生活于社区,社会必须为他们提供适切服务,同时支持照顾者。」

长者内在能力

研究结果

活力

  • 近七成半长者有三种或以上的长期病患,例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白内障、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 五成半身体衰弱,另近四成属衰弱前期
  • 逾两成半需要使用五种或以上药物

行动能力

  • 约有一半长者于以下至少一项不能自理或需要协助,包括洗澡、穿衣、上厕所、室内移动、控制大小便、进食
  • 只有一成多能够上十级楼梯或步行三个街口
  • 近两成在最近六个月内曾经跌倒

感官

  • 四成半长者有视力障碍
  • 近六成有听力障碍

心理

  • 逾六成长者感觉越老越没用
  • 逾两成半经常感到孤单、紧张、害怕
  • 近三成出现抑郁情绪
  • 一成出现焦虑情绪

认知

  • 逾三成半长者确诊有认知障碍症
  • 超过七成照顾者认为长者于最近一年认知能力下降

我们亦问及长者及照顾者的社交状况,近四成长者及过半照顾者经历社交孤立,即一个月内接触少于两名亲属或朋友。此外,长者大多由子女供养,其次的经济来源来自政府公共福利金计划的高龄津贴或长者生活津贴(这两项津贴于2022年9月合并),近半照顾者表示有经济压力。

至于科技应用方面,照顾者使用科技照顾长者的信心和能力较高,认同科技能令生活更方便,最常用的科技产品是一些遥距监察器材,如遥控镜头和智能手机;也有一些检查日常身体状况的器材,如电子血压计和温度计。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陈文宜女士:「随着年龄增长,长者身体机能衰退难以逆转,但适切的支持服务加上乐龄科技辅助,能够让长者维持一定程度的自理和认知能力,并提升照顾者照顾和护理长寿长者的信心和能力,协助居家安老和加强社交连系。同时,今次研究结果显示『以老护老』的情况非常普遍,年长照顾者力不从心之余,亦负担沉重精神和经济压力,我们必须从社会服务、基层医疗和乐龄科技入手,好好支持长者和照顾者。」

社联的政策及服务建议:

  • 加强「医社合作」推动基层医疗,促进「健康老龄化」
    • 政府《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地区康健中心为服务主轴,建议设立「地区基层医疗发展基金」,透过社会服务网络接触社区上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推行预防慢性疾病及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项目,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 针对长期病患需定期用药的长寿长者,建议基层医疗可提供相关协助:
      • 为长者选定疾病的互助小组 (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
      • 建议于地区设立社区药房,长者及照顾者覆诊后可直接到社区药房取药,更省时便捷。同时配套药物咨询等服务,增加长者用药的遵从性;
      • 提升长者及其照顾者的健康意识及行为,当中重点包括运动、饮食、睡眠、用药、防跌运动、社交及精神健康等;
      • 提供可负担的健康用品/照护食品;
      • 因应长者的缺损程度及环境风险,改善家居及社区设施。
  • 善用乐龄科技支持家居照顾
    • 为长寿长者购买/租赁合适的乐龄科技器材,需要评估和配合长者的身体状况、照顾者能力、家居及社区生活环境等。防跌器材(如座厕扶手、多用途扶手)能提升家居安全;行动辅助器具(如特别功能轮椅);日常生活辅助器具(如电动移位机、有轮沐浴便椅、便携式洗头器)能方便照顾。
    • 社联鼓励长者和照顾者善用社区资源,例如赛马会「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以可负担的价钱租用合适的辅助科技产品,协助日常生活,支持居家的照顾。
    • 使用远程科技、智能健康监察设备更好地管理慢性疾病,让长者安在家中仍能与家人、治疗师、辅导人员保持联系,达至「居家安老」及「家居复康」。
    • 《施政报告》提及将于今年第三季把「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社区券)扩展至用于租借辅助科技产品,期望进一步推广社区券计划和乐龄科技,令更多长者充份使用服务。除了以社区券资助,透过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使用科技的持续性。
  • 支援照顾者
    • 提供多元化的照顾者喘息服务,包括暂托服务及社区互助网络。
    • 成立「照顾者社区支持队」,以外展形式识别潜藏在社区的高危照顾者,提供实时信息和支持。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汇智研究中心总监张筱兰博士:「世界各地皆有百岁老人研究,香港研究团队亦是International Centenarian Consortium的一份子,这项研究有助制订本地高龄社会政策及服务,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预防,改善长寿长者和照顾者的生活质素。」

 

下载研究简报、发布会图片、长寿长者个案短片及图片

https://bit.ly/2023HK_centenarian_study

 

 

传媒查询:

刘喜宝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Tel: 2570 7110

Email: [email protected]

杨德威先生

社联企业传讯主任

Tel: 2876 2474

Email: [email protected]

 

*此研究项目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资助局教师发展计划资助,研究员包括: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博士、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汇智研究中心总监张筱兰博士、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陈丽云教授、明爱专上学院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萧颂渝博士、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内科及老人科部门主管陆嘉熙医生、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陈文宜女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Prof Peter Martin,以及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Dr Joseph Kwan。

Back to Top